作者:民建中山大学支部 | 发布日期:2017-11-08
2017年11月3日下午,民建中山大学支部组织会员集体学习,民建广东省委宣传处负责人李嘉专程到会指导,校党委统战部金卓行老师到会与大家学习交流“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
与会人员认真热情高涨、踊跃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民建中大支委、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教授认为,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十九大提出“新发展理念”,认为新时代的矛盾不是短缺而是分配不公,定位十分准确。他认为,能够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勇气,体现了自我革新、自我批判的能力,正是依靠这样的能力,才能使理论不断向完美发展。
李立勋教授还关注十九大对“新时代”的判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他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重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李教授结合自身的专业及研究经历,提到去年参与的大珠三角经济研究,正体现了国家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努力,通过发达的珠三角带动周边其他欠发达地区。他认为:“坚持一国两制,国家统一,不仅能实现港澳繁荣稳定的大局,也能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同时,李教授指出,学习十九大精神应该和自己的专业工作结合起来,如何将知识化为生产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是学界应该考虑的问题。他提及给研究生上课时曾要求学生研读十九大报告,因为“三十年前,我的导师要求我们关注时事,我们是学的是经济地理专业,必须关注现实。”为此,他带领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响应中共广东省委的倡导,为贫困地区做村镇规划,“这是大道理落到了实处。”
其他各位老师也都结合自身的专业,谈了学习十九大的深刻认识与体会。政务学院李泉老师认为,十九大提出了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明确了愿景和目标,这一点很重要,也体现了执政党的自信。民建中大支委、岭南学院方建国副教授认为,十九大把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令人振奋的,特别是针对不平衡的地区发展所做的教育努力,体现了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目标。民建中大支部副主委、校审计处副处长王晓霞副教授认为十九大充分体现了“四个自信”,她特别提到了文化自信,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管理学院杨宇帆老师从亲身体验的湖南农村的现状,看到十九大精神已经深入民心。
校党委统战部金卓行老师在发言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包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生态、国家安全,一国两制、统一战线等方面做出实践回顾、理论分析、政策指导,完善了党治理国家的理论体系,是我党几十年经验积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放眼古今世界,中共几十年来从一个几十人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他的理论勇气、奋斗精神和民生情怀,决定了他的发展前途和领导地位,值得人民托付和信任。并共勉大家结合现实系统学习理论,借助参政议政平台,发挥民建会员专家的优势作用,服务国家地方建设和学校发展。
民建中大支部主委、岭南学院廖俊平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认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和治理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中国现在的政体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结果,更是全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作出的选择;而世界各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是不行的。他表示,民建作为经济界人士为主的政党,在新时代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民建中大支部要发挥支部成员年富力强、专业能力突出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响应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的各项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