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延安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二)

作者:党委统战部 | 发布日期:2020-08-29

 q.jpg


“感悟延安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为主题,中山大学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研讨班于8月25-29日在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举办。本次研讨班由我校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国亚萍带队,来自校本部和附属医院的学校各民主党派省直基层组织和统战团体骨干共41人参加了学习研讨。

 

学员们通过学唱延安革命歌曲、聆听专题报告、参观革命旧址和体验现场教学等多种学习形式,在课堂中感悟延安精神,我们整理了部分学员的学习体会与您分享。


w.jpg

学员们学唱延安革命歌曲

 

中山大学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研讨班班委、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山大学南总支主委、国际金融学院吴培冠教授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几个方面的精髓。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现场的讲解,可以随处感受到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忘我工作精神。作为民主党派的成员,我被这些精神深深感动。这次的研讨学习共有三点体会感受:一是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的抱负,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行稳致远;二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必须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样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三是在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取得更好的成绩。


e.jpg

学员们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中山大学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研讨班班委、民盟中山大学北总支主委、中山眼科中心吴明星教授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于延安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最广泛的人民战争,取得了当今仍有现实意义的革命经验。具体谈谈三点体会:1、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是代表着劳苦大众的利益。到达陕北后,坚信党的初心是为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利益开展工作,使我终于理解了为何抗战期间无数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参加革命。2、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指挥全中国人民进行抗战,尽管当时形势严峻,敌我力量悬殊,加上国民党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能审时度势,在建立最广泛强大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同时,积极独立开展敌后抗日战争,打乱敌军的布置,形成了重要战略思想。3、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在于:中国共产党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民族自信,敢于藐视和勇于战胜严重困难与强大敌人;坚持党中央坚强统一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成功之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真心实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所有这些经验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进行伟大中国梦的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r.jpg

第一、第二组学员分享学习体会

 

中山大学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研讨班班委、农工党中山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附属第三医院周祥福教授

再次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重温红色岁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万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延安,到1948年3月离开延安。这13年是中国共产党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奇迹的13年。经过学习,深深认识到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面对当下国际形势复杂等各种困难,作为一名中国农工党党员,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t.jpg

第三、第四组学员分享学习体会

 

中山大学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研讨班班委、广东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山大学南总支主委、管理学院梁琦教授

巍巍宝塔山,逶迤延河水,穿越杨家岭的会堂、风凰山的窑洞和枣园的灯光,延安精神闪耀着万丈光芒。煤油灯点亮了燎原的火炬,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土窑洞温暖了前行的步履,老一辈革命家打下了红色江山。今日之延安令我十分惊讶,山头满目绿色,山下棱次节比的高楼大厦,干净整洁的街上处处可见的时尚,无不告诉人们,这是一座现代化新城,与上世纪相比,沧桑巨变!但是,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依然是这座城市最珍贵的历史和最宝贵的财富,是这座城市永远的灵魂。今天我们依然向往延安,是向往延安精神,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我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


y.jpg

学员们参观知青馆

旧版入口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党委统战部 广东.广州.新港西路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