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大离退休支部 温建中
2008年8月8日起,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这次盛会规模宏大,成绩骄人,是新世纪最震撼人心的大事之一:
一、本届奥运会参赛国家最多,共有204个;参赛运动员一万多人,我国运动员共639人。
二、成绩最卓著,我国取得51个金牌,100块奖牌,金牌数跃居世界第一。这次奥运会结束之际,中国总金牌数已累计达163枚,奖牌数累计为386枚。这在奥运发展长河中,绝对是成绩最卓著的,可说是一座前无古人的历史丰碑。
曾记否?
上世纪整整五十年,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民族体质和国家一样懦弱,根本谈不上体育,几届奥运会见不到中国选手的影子。爱国之士痛心疾首惊呼:中国何时有运动员出席奥运会?中国何时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增强民族体质,振兴中华成为当时中国人的共同心声。直到1932年,由私人出资才派出了以董守义为领队,刘长春为运动员共二人组成的最小体育代表团,代表着世界人数最多的国家,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但一分未得,被外人嘲笑我国是“鸭蛋国家”、“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这一心结,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业迅速发展,经济逐渐改善,国力不断增强后,才逐渐解开。从1936年至2008年,经历了72年,中国在世界体坛上由最后一名跃至世界第一,多少人惊叹!多少中国人为之骄傲!
解放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体育运动不断发展。尤其是开放改革近三十年来,我国已参加过多届奥运会,并取得不少金牌、奖牌.但这些只是分散的、零碎的、局部的。自2001年在莫斯科申奥成功后,才真正向世界展现我国强大的国力。经过7年不懈努力,使这次奥运会取得辉煌的成绩。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练员、运动员方面:经过这七年的艰苦磨砺,蓄势待发,充分准备,奋力拼搏,勇创佳绩。
(二)城建方面:这七年,北京总体建设投资约2800亿元,建成地铁150公里,高水平高质量建成鸟巢、水立方这样一批世界顶级比赛场馆。
(三)志愿者方面:从全国各地招收170万人当奥运会2940个工作岗位的志愿者。他们面带微笑,身披“祥云”高效一流的服务,深得世界各国运动员一致好评。
(四)环保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根治了北京的沙尘暴,保证奥运期间空气质量最佳,为近1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
(五)保安工作:北京共用了11万人参加奥运会保安工作,还招募了大量志愿者参与保安工作,保证这次奥运会平安成功地召开。
(六)文化方面:16天奥运会期间,通过精彩纷呈的开幕式表演,给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08年4月至9月,启动了“2008北京奥运会重大文化活动”,先后组织了260台演出,160多场艺术展览,由来自8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0多著名艺术家一起共同构建这运动会文化盛会。
(七)经济方面:2008上半年,中国GDP总量已超过13万亿,在经济上保证
了北京奥运会经费上的运作。
(八)外交方面:赛场外面继续进行“外交盛宴”。这次运动会共有86个国家、地区领导或王室成员参加开幕式,这是奥运会历史上一项新纪录;布什总统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有总统境外出席奥运会开幕式;从8月7日开始一连5天,中国国家领导人与美、日、俄……各国总统、首相、王室成员分别进行了70多场会见,这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的新纪录。
二、统战工作推进体育,体育在更大范围进行统战工作。
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回顾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取得如此巨大成绩,与统一战线工作有密切相关。
(一)我国几代领导人十分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体质增强。
(1)解放初期,毛主席就向全国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
召。毛主席又多次到大江大河去游泳,极大鼓舞和推动我国的群众性体育活
动。
(2)全国再1957年全面展开“劳卫制”、“广播体操”的锻炼,向学校的学
生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将来工作好”的三好号召,在全国南北掀起体育
锻炼的高潮,大大增强全民的体质。
(二)、全面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振兴中华体育而努力。
(1)上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个乒乓球单打世界冠军是从香港返回的归侨容国团。
(2)1956年第一个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记录的是从香港归回的戚烈云。
(3)1957年第一个羽毛球单打世界冠军是从印尼回国的归侨汤仙虎。以上几个生动的例子充分证明他们都是受到中国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回国的典型例子。
(三)强大的中国、广阔的胸怀,与新的统一战线理念。
(1)1966周总理的指示下,通过乒乓外交,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从而打破了中美两国几十年冰封的僵局.这是一件当年世界大事,影响深远.
(2)2001年胡锦涛主席向世界呼吁:建立和谐世界。这次奥运会上的几个口号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礼之用,和为贵”,“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些提法都是新的统一战线理念,是非常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愿望的,也是中国海纳百川,融万邦文化一体的具体体现,也是通过体育工作把统战工作做到世界,取得最大效果的体现。
令人难忘的2008啊!撼动了整个世界!感动了千万人的心,中华民族这条东方巨龙已经腾飞,势不可挡,令世人为之瞩目!
我们不禁振臂高呼——
中国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万岁!
六十年同舟共济,建设和谐社会
民盟南校区总支离退休支部 罗斯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政治协商是这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拓宽人民利益的表达渠道,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对全面建设繁荣、和谐的社会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建立六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和巩固发展。早在建国之初,我们民盟的老前辈张澜、沈钧儒等就参加了在1949 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在“文革”的十年动乱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曾一度中断。改革开放之初,各民主党派的活动恢复,但部分人认为民主党派不过是“花瓶”,是摆设,不能在实际社会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长足的发展。1989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文件;2003年,胡锦涛书记走访八个民主党派中央,与八个民主党派领导人座谈;2005年,中共中央又再次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2009年9月,中共广州市委率先在全国出台《中共广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得到广东省委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的亲自指导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视和坚强领导。在这良好的政治协商气氛中,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许多民主党派的成员参加了人大、政协,积极就国计民生问题撰写提案,如2004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政协委员的提案就有4千多件。许多提案经过各级政府机关研究之后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就拿我们中山大学民盟总支来说,自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有部分成员参加了广东省政协,有不少成员参加了广东省民盟的各个专门委员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国计民生大事建言献策,撰写提案,提交省政协进行讨论,不少提案的意见被有关政府机关采纳,加以实施,为建设和谐、繁荣的社会出了我们的一分力量。如我在2002年至2007年参加省盟的文化委员会,与该委员会的同志们在2002年到广东省阳山县作调研,我们发现,虽然省政府已拨出一定的资金扶持贫困山区的文化建设,建立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但后期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图书馆的图书较少,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缺乏、韩愈文化遗址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等。归来后,我们写出《关于解决实施“大力扶持山区文化建设议案”后期工作存在问题的建议》,在2003年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2006年6月,我和中山大学民盟总支的同志们再到阳山县,看到该县已修建了崭新的韩愈纪念馆和博物馆,以前堆积在狭小房间里的文物已得到妥善的陈列。我知道,这不完全是我们的提案的作用,而是各方的意见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看到我们的建议变成了现实,心中是相当欣慰的。又如2003年我们到广州陈家祠调研,陈家祠为广东最典型的民间宗祠式建筑群,游客众多,是广东四大文化景点之一,但被包围在学校、民居之中,只能从侧门出入,限制了其发展。后来,我们写出《关于深度开发陈家祠的建议》(执笔者为陈家祠的馆长、省盟文化委员会委员),建议搬迁挡住陈家祠正门的第32中学、扩大停车场等。提案交省政协会议通过后,得到了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的重视,在2004年8月6日召开“关于深度开发陈家祠提案、建议办理情况汇报”的座谈会,我和省盟文化委员会的几位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会上决定搬迁第32中学,并将陈家祠前面打造成中式的绿化广场,预计投入资金一亿多元。现在,这一切已变成了现实。关于深度开发陈家祠的同期提案还有市政协委员2份、市人大代表建议1份,而我们的提案作为省政协的提案,在其中也发挥了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利国利民的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确是“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关系。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使社会主义中国的航船,到达繁荣、和谐社会的彼岸。
推动统一战线科学发展
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独特作用
民盟北校区总支汪华侨
1. 历史实践证明统一战线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我们现在讲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以及60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统一战线不仅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历来与党的建设息息相关,与党的执政能力紧密相联,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统一战线不仅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经济建设;可以进行有效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可以凭其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重要特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2. 统一战线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面临新的形势
建国6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国家政局保持持续稳定;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重大改革措施进展顺利,社会秩序运转正常;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心思稳,人心思安等。这些都为统一战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还存在许多制约甚至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加剧,频繁在宗教、民主、人权和台湾、西藏、新疆等问题上向我发难。特别是在近一个时期,西方敌对势力不仅活动相当猖獗,而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勾联聚合、遥相呼应,“台独”、“疆独”、“藏独”、“东突”、“民运”、“法轮功”等势力逐步合流;一些敌对势力组织的暴力倾向有所强化;境外敌对分子广泛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进行结社及其它违法活动,网上斗争日趋激烈;等。这些都直接对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形成了冲击,动摇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制度基础、思想基础。二是转型期社会结构如城乡结构、组织结构、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存在不容忽视的异质性,增加了社会整合的难度。三是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复杂化,近年来,因利益调整引发的国内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一些群体性事件带有组织化倾向,行为方式趋于激烈,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四是我国社会转型带来价值、思想观念多样化,如引导不当,就可能成为社会行为越轨和违法乱纪的思想基础,成为影响构建社会和谐的消极因素。
3.统一战线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4.统一战线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担当重任、大有作为
总之,统一战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总体形势很好,有利条件很多,但需要辩证看待和克服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坚信,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高扬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推动统一战线的科学发展,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一战线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庆祝,回顾与思考
民革北校区支部陈缵光
今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这是一个庆祝的时刻,也是一个回顾的时刻,更是一个思考的时刻。我们庆祝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回顾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历史,思考的是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作为一个参政党,我们的庆祝、回顾和思考,自然地会紧密结合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于我们的统一战线事业,结合于我们充分发挥参政党职能的实践。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不断地巩固、完善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和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一段历史曲折之后,改革开放带来了多党合作事业的春天,参政党履行自身职能也具有了越来越广阔的舞台。广东处于改革开放前沿,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多党合作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贯彻落实有关制度和工作要求,注意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多年来,在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民主党派自身努力下,我省的多党合作事业得到巩固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民革中大北校区支部成立于1998年,支部先后被评为民革全国、全省先进支部,民革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支部稳步、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中共中山大学党委和民革省委会的领导和支持。
在支部成长的10年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身为民革成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总结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历史经验,我们认为有几条基本经验极为重要:
一是必须自觉坚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0年来,几代民主党派成员形成了“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坚定信念和优良传统。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实现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三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总体目标,把自身工作放在执政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是履行参政党职能取得成绩和作出贡献的一条重要经验。
四是必须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解决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的能力,是新时期以来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任务。
历史和现实都在证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参政党有更大作为。今后民革中大北校区支部要坚持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要求,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支部党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坚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一定会实现。民革中大北校区支部也一定会继续建科学发展之言,献共建和谐之策,尽富民强国之力。展望未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将迎来更加波澜壮阔的局面,多党合作事业必将书写出更加动人的历史篇章,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力!
统一战线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法宝
民革南校区支部吴培冠
统一战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建国六十周年以来,统一战线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要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二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顺应国情和历史机遇的结果,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在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六大任务中,“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其中之一。同时,统一战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统一战线的特定性质、本质属性、根本任务、历史使命、永恒主题、主要任务、自身优势等,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方向上完全一致。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建立并不断壮大统一战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行和实现人民民主。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就是扩大人民参与国家管理、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更好地实现依法管理国家,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牢固确立“执政为民”的权力观,增强群众观念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壮大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根本任务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既是统一战线广泛性、包容性的体现,又是社会主义最广泛民主的体现。我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壮大,对于组织、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与统一战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体现了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宗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成为发扬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统一战线能够通过发挥党外人士在民主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拓宽社会各界利益表达渠道、保障党外人士履行民主监督,进一步推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三是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建国六十周年以来,统一战线对广泛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全社会强大生机与活力,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统一战线通过贯彻落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各界人士参与政治,促进了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及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增强社会政治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汇集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文化精英,他们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激发社会文化活力方面,能发挥显著作用。
欢庆建国六十周年,做好统战工作
民盟南校区离退休支部 邬和镒
1949年至今,我国建国60周年了。这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中,前30年走过弯路。而后30年,则吸取正反两面的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前进的脚步加快,成就更伟大,硕果更辉煌! 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l978年至2006年之间,我国GDP总量年均增长9.7%,2006年是l978年的57.5倍。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要革命,就要千百万人参加,否则不能成功。同理,要建设,也要千百万人参加,否则不能建成。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曾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l34页)在建设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也要千百万真心实意参加建设的群众。干革命,搞建设、动员到越多的人越好、组织到越多的人越好。“孤胆英雄”是干不成革命的。“孤家寡人”是搞不成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搞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员组织千军万马,可以说,就是统一战线工作。
读过中国现代史的人,会知道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己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97页)这三大法宝,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但三者之中,毛泽东同志把统一战线放在前面,可见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重要!统一战线产生于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但它的地位作用早被我们的先人看出并实行了。黄帝为什么能战胜蚩尤?是因为炎黄二帝结成部落联盟。楚国为什么灭亡?是因为楚王没有采纳屈原“联齐抗秦”的正确主张。或曰:“统一战线在战争年代是重要的。因为面对敌人,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帮助会寸步难行。而今天,我们搞和平建设,面对机器,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可以削弱了。”这是一种错误观点、错误认识。试想,我们若不动员组织很多人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吗?不但要有很多人参加,而且要有很多有文化、有技术的人参加。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说:“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3页)这就回答了上述同志对新时期的统一战线认识不清,认为不那么重要、认为可以削弱的问题。我们必须遵照执行,把统一战线工作做好。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成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工作难度更大。战争年代的统战工作对象主要是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教师、医师等自由职业者、开明绅士,以及敌对营垒中分化出来的进步分子;而新时期则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港澳同胞,台胞及台属,名人遗孀及后裔,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归侨及侨眷,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等等。特别是有成就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如民主党派、侨联负责人,党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文史馆员、两院院士、各行各业的行家、能工巧匠,等等。工作多,工作难,但基本任务还是那八个字:“争取人心、凝聚力量”。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把广东建成经济大省、文化强省而努力奋斗。
或曰:“现在人才精英都集中在党内、党外人才无足轻重。”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是不利于调动党外积极性的。诚然,党内如李四光、钱学森一类精英很多,但按人才在党内、党外(民主党派)该党内部比例说,党外人才多于党内。或曰:“你我都是知识分子,‘半斤八两’。为什么你有那么多优待,我得为你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服务,是每一个人的职业职责。老想“半斤八两”,如何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所以我们在歌颂、祝贺建国60周年之际、除了欢庆党的统—战线工作的伟大成就,还要提高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消除思想障碍,以实际行动,埋头苦干,把统一战线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如何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时期统一战线需要认真总结和严肃回答的重大课题。统一战线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在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程中要牢牢抓住“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三个关键环节。维护核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和维护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不断巩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蓬勃发展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主导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一致性;围绕中心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凝聚人心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实行大团结大联合,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减少阻力,形成合力,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党的一项政治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统一战线是实现广泛团结、广聚人心、广聚众力的重要途径,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2)统一战线是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建国60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统一战线与民主政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须臾不可分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的一大任务,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战线各党派、各界人士合作共事得越好,参政议政的作用发挥得越好,民主监督越有力越有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就越牢固。(3)统一战线团结了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同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团结合作。他们在各自联系的群众中往往具有共产党不可代替的影响。特别是在抵御“西化”、“分化”的斗争中和民族宗教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代表这些群众的党外人士的作用。通过统一战线协调关系,沟通思想,可有效地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一个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统一战线中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党外人士联系各自不同的群众,代表各自群众的利益,反映各自群众的要求。通过统一战线,可以使我们党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5)统一战线中众多的党外人士是有专长、有成就的学者、专家,他们到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政治协商机关及各种社会团体、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干部,形成合作良好的党同党外合作共事关系,有利于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班子的知识化、专业化程度,有利于把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从而有效地加强国家政权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作为由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组成的广泛联盟—统一战线,其内部构成是社会结构的反映,其内部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统一战线的科学发展,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